文章 : 雷諾氏病 伍文偉醫學博士 |
|
雷諾氏病是由血管神經功能紊亂,所引起的一種肢端小動脈痙攣性疾病,故又稱“肢端動脈痙攣癥”。最早在1862年法國雷諾醫師描述病人的手指在暴露到冷刺激或情緒激動時,手指或腳趾動脈痙攣,膚色會漸漸蒼白,然後因組織缺氧會使膚色轉成紫紺,最後當血管再流通及充血時就變成潮紅的表徵。膚色三色相變化的呈現一般以上肢較為嚴重,由食指、中指或無名指最先出現症狀,再對稱性擴散至其他指頭,偶而亦可發生於下肢、耳朵、鼻尖、舌頭及乳頭,甚至波及內臟器官。短時間發作時可能會合併陣發性刺痛、麻木感;慢性發生時,可能會導致指趾端營養性障礙,而衍生指甲脆裂、指甲與甲床分離、皮膚光滑萎縮甚至硬化、皺紋消失,嚴重者甚至導致指端潰瘍、壞疽、或截指的併發症。其誘發因素與寒冷、情緒或精神緊張有關,有時亦可由某些感染症甚至單純疲勞所誘發。
發病原因 本病屬中醫“寒厥”、“手足厥冷”范疇,由于肢端是十二經脈陰陽交接之處,若患者素體氣血虛弱,陽氣衰微,推動無力,復受寒邪侵襲肢端,痹阻絡道,以致氣血運行不暢,不能達于四肢,四肢末梢失于溫煦均會誘發本病。 發病症狀 氣虛血瘀型:氣短乏力,四肢不溫,皮色淡白時變紫紅,麻木,局部加溫,柔擦,彈動上會可停止發作。 寒客血脈型:寒冷天氣肢端感受寒涼後發作,皮色蒼白,繼而紫、麻木、疼痛,四肢末梢得暖後膚色轉白變紫,得溫轉潮紅。 脾胃虛弱型:食少,面黃肌瘦,時有手指對稱性發白變紫紅,麻木腫脹,乏力,勞累易發,皮膚萎縮增原,指(趾)消瘦。 氣滯血瘀型:對稱性肢端皮色變白,繼而紫紺,針刺樣疼痛,持續數分鐘皮色轉為潮紅,燒灼樣刺痛,然後變為正常皮膚極。 中藥治療 內服養血散寒,溫通經脈中藥,達到標本兼治之療效 (1)氣虛血瘀:益氣活血 (2)寒客血脈:溫經通絡 (3)脾胃虛弱:健脾養胃清陽 (4)氣滯血瘀:疏氣活血開肝化淤 預防 (1)注意避免冷凍,保持全身及四肢暖和。 (2)日常生活中可飲少量酒類飲料,有利於擴張血管,減輕病症。 (3)平時要細心保護手指,以免受損傷。 (4)保持心情舒暢。 (5)必須戒煙,吸煙能使血管收縮,加重病情。 (6)少食用寒涼冰飲品、寒涼性的瓜果蔬菜女性在月經期更要避免飲用冷飲。 免責聲明 : 本網站內提供的資訊僅擬作為一般健康教育及參考之用。我們會力求資料準確,但無法作出保證。你如果有任何醫療問題,應向自己的醫師查詢,而不應單單倚賴本網站提供的資料。 |